隨著一項新的研究獲得突破,水產養殖孵化場中的魚類幼苗存活率將有望提高。
由日本理化研究所-仁科加速器科學中心(下稱“RNC”)的科學家所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重離子束引發突變的方法,成功培育出比普通輪蟲更大的輪蟲品系,用作孵化場的活飼料。這些新品系可以幫助水產養殖業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并優化幼苗的生長。
輪蟲是一種微小的動物,生長在水體中,是水產動物苗種很好的開口飼料,作為幼苗天然的動物性餌料,可以促進生長發育。
使用重離子束輻照可以使輪蟲的大小增加20%(日本理化研究所-仁科加速器研究中心)
一些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品種,比如鱸魚、石斑魚、金槍魚和比目魚,都是先用活飼料喂養,直到長至可以消化人工飼料為止,輪蟲則通常被用作喂養初期的活飼料。但研究人員認為,普通輪蟲不夠大,無法滿足正處于生長期魚類的需求,從而導致魚類出現同類相殘或生長異常的情況,并最終拉低成活率。
“我們決定嘗試采取一些措施來提高魚苗的存活率,這將有助于提高水產養殖的生產力,”RNC的研究員Tomoko Abe在新聞通稿中提到,“我們認為,如果能利用我們的專業知識來培育出大型輪蟲品系,將有助于穩定水產養殖者的收入!
基因突變體
研究小組與日本水產研究教育廳和長崎大學展開合作,開始使用重離子束輻照技術進行實驗。
重離子束輻照是一種將細胞暴露在重原子核束下的技術,它能夠比自然過程(如紫外線)更有效地引發突變。通過調整離子的類型和劑量,可以利用重離子束來誘發基因組的隨機突變,并篩選出具有理想表型的菌株。
此前,該小組已經利用類似的技術成功開發出高效的突變型品系,包括產油微藻、高產水稻和商業化清酒酵母。
在日本理化研究所的放射性同位素束流工廠中,研究小組用氬和碳離子束照射生長中的輪蟲,從中選擇體型較大的個體并培養了數代,以便獲得大型的突變品系。通過這一方法繁殖的輪蟲大約是其他品系的1.2倍大,達到了研究小組認為最適合魚苗生長的理想大小。與此同時,他們還發現某些菌株不僅體型更大,而且比親本菌株生長得更快。
“一般來講,體型較大的突變體會比普通輪蟲生長得更慢,但我們很幸運地發現了一個不僅長得更大,而且還長得更快的品系,”Abe說道,“然而,在顯微鏡下,從快速移動的活輪蟲中挑選一個大的突變體比我們預期的要困難得多,這實際上是我們研究中最困難的部分!
通過這項研究培育出的大型輪蟲,或將以低成本穩定大型輪蟲的供給,從而提高水產養殖水平。接下來,研究小組計劃在野外試驗中使用這些大型輪蟲,來觀察它們是否將展現出更強的生存能力。
如今,人口增長和消費增加導致的糧食短缺是全球關注的主要問題,世界各國都在尋找增加糧食產量的方法。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資源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日本作為一個擁有巨大專屬經濟區的島國,增加海洋資源的生產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目標。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飼料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