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4月份大部分池塘以及水庫的冰層都開始融化,隨著氣溫上升,這個月份往往是魚病的多發季節,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視和采取防范措施,會給我省養殖漁業帶來很大威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F將病癥及其防治方法分析如下:
一、病情預測
(一)水霉病
又稱白毛病。其病原體常見的種類有水霉和綿霉等屬。其癥狀是:肉眼可見白色棉絮狀菌絲體,或粘附于泥粒等棕色附著物,使魚體負擔過重,游動失常,食欲減退,日漸瘦弱,終致死亡。草、鏞、鰱、鯉、卿等魚都易感染此病。
(二)豎鱗病
又稱鱗立病、松鱗病。其病原初步認為是水型點狀極毛桿菌。其癥狀是:魚的鱗片局部或全部堅起象松球樣張開,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用手指壓鱗片,就有組織液從鱗囊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有時還伴有鰭基的皮膚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脹、有腹水等癥狀。病魚游動遲鈍,呼吸困難,身體側轉,腹部向上。如不及時治療,持續2-3天左右會死亡。此疾病主要危害鯉、鯽魚。草鏈、鳙魚偶爾發生。
(三)斜管蟲病
此病是斜管蟲寄生在魚的鰓、體表,大量寄生時可引起皮膚和鰓產生大量粘液,體表形成蒼白色的粘液層,組織被破壞,呼吸困難。春季和初冬在其流行季節,如果水溫及其環境條件合適,病原大量繁殖,2~3天有大批病魚死亡。我省近年來各地區養殖漁業常發生此病。引起魚大量死亡,為北方地區春季嚴重的疾病之一。
二、防治措施
(一)預防措施
1.水霉病主要是由于捕撈、搬運時操作不慎,使魚體受傷,或寄生蟲侵襲破壞皮膚,伴隨魚群擁擠,水質污染而引起。由于我省大部分養魚地區春季投放魚種,又要進行捕撈分塘轉運等環節,難免損傷魚體。所以在拉網、運輸、放魚等操作中,要盡量仔細,減少魚體受傷,這是預防該病發生的最有效辦法。拉網后應使用消毒藥潑灑,避免真菌感染。
2.豎鱗病主要是由于捕撈、運輸、放養等操作不小心,使魚體受傷,細菌乘機侵入而引起。建議拉網、放養時盡量規范操作。在開化后及時使用碘制劑進行預防,以免細菌入侵。
3.斜管蟲病應從病原處盡量控制。首先養殖池塘應做好工具消毒;及時調節水質或加注新水,對于底泥過厚,常年不清底池塘應干塘清塘除淤泥。購買經過檢疫的魚苗、魚種,有效預防寄生蟲病的傳播。
(二)治療措施
1.水霉病
發病養殖池應使用聚維酮碘或含碘量高的漁藥全池潑灑,或者使用大劑量含氯高的二氧化氯全池潑灑,使魚病得到有效控制。
2.豎鱗病
該病在春季治療上可采取與水霉病相同治療方法,若池塘已開始投喂,也可在飼料添加恩諾沙星等藥物拌餌投喂,同時使用維生素C等提高魚體自身免疫力,使病情早日得到有效控制。
3.斜管蟲病
斜管蟲病首先應從病原處著手治療,先殺蟲再殺菌。使用國標漁藥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間隔1-2天后,使用含碘制劑進行全池潑灑消毒,防止繼發感染細菌性疾病。此病若不殺滅病原易反復發作,因此在治療上應采取定期鏡檢,確保殺滅病原的同時在使用殺菌藥鞏固治療直到痊愈。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